當前位置:財富500強首頁 > 小家電 > 新聞正文

小家電的實體店時代要結束了?

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 2016年05月20日 閱讀(

雖說,小家電藏著大商機。但是,最近幾年以來,對于很多小家電的代理商和經銷商來說,并不這么看。因為,作為過去幾十年來,小家電主戰(zhàn)場的線下大賣場、商超甚至是專營店,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被來自阿里旗下的淘寶、天貓,以及京東等線上網(wǎng)店沖擊和搶奪。

源起:小家電被撤柜?

日前,來自福建的一位都市類媒體,竟然關注到,在蘇寧、國美等多家賣場,小家電遭遇了紛紛被撤柜,或者被壓縮展臺面積的情況。而且,通過與福建的一些家電大賣場人士溝通,他們還發(fā)現(xiàn),豆?jié){機、掛燙機等小家電的線下走量,相較前兩年,大概下滑七八成左右。同時,這家都市類媒體還分析原因,稱主要是小家電的購物者,不太關注線下的體驗。導致線上銷量占據(jù)九成,所以逼著一些大賣場或調整鋪貨,給大家電的銷售,以及線下用戶體驗休息騰地。

不過,媒體還透露,雖然家電大賣場在紛紛縮減小家電的銷售面積和規(guī)模,但是沃爾瑪、家樂福等商超負責人卻表示,并不會撤場小家電。相反認為,"大賣場撤場小家電,對于商超可能還是機會。"然而,小家電撤柜或者壓縮之后,騰出來的空間,要么作為大賣場為用戶打造的體驗或者休息區(qū)。要么,則是成為大家電擴張體驗面積的區(qū)域。由此,小家電退背后則是大家電進。這也是超出一些人的預期。

最近,阿里因為產品質量差而全網(wǎng)"封殺"榮事達、半球、三角牌等8個小家電品牌,僅一款售價不足50元的電水壺,這8個品牌一年的銷售額就高達7500萬元,換算成數(shù)量應該超過100萬個。

關鍵:電商更討巧!

其實這絕對不是福建一個地區(qū)的問題。小家電,因為體積小,銷售單價低,一般多集中在100元到800元左右,而在電商渠道上,小家電更是便宜低廉著稱,38元的電水壺、68元的電磁爐層出不窮。

因此在電商渠道剛剛興起之際,小家電就成為家電行業(yè)第一批"試水電商"的先行者。更有意思的,成熟的小家電基本不需要體驗,逐步納入從過去的耐用品向快消品轉型。而新興的小家電雖然前期以體驗為主,但由于價格低,因此線上隨機性購買概率大。

其實,早在五六年前,很多小家電企業(yè)的線下代理商,要么轉型逐步退出線下渠道的開拓,全面拓展各大線上電商平臺的業(yè)務;要么直接退出小家電代理經銷領域,轉投其它新的行業(yè)。

目前,仍然活躍在小家電市場上的,要么是工廠電商直營部門,要么是電商代運營商。小家電毫無爭議的說,已經成為電商渠道的一塊重要"肥肉":在一二三線城市,小家電銷售主流渠道就在線上電商,大賣場、商超只是配角和補充。

雖然當前農村市場上的小家電渠道銷售,實體店還占據(jù)一定份額,但是隨著電商下鄉(xiāng)速度的推進,這也將會面臨被不斷蠶食的地步。更為重要的是,由于價格低,很多小家電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的維修價值并不高。

由此基本上可以判定,小家電未來的渠道一定會城市農村全面電商化,無論是蘇寧、國美等大賣場,還是家樂福、沃爾瑪這樣的商超,還有一些百貨商場,都只作為一種補充和配角出現(xiàn)。

疑問:大家電怎么辦?

小家電的全面電商化已經沒有任何懸念。最大的問題,則是接下來的大家電是不是會全面電商化呢?或者說,留給線下實體店在家電行業(yè)的商業(yè)空間還有多大?

近年來,在小家電的全面電商化背后,則是小家電雖然利潤率高、但單價低,便于快遞、配送,不涉及第三方的上門安裝服務等。更為重要的是,線上電商的高效率運營節(jié)奏,更符合小家電產品的"勤進快銷"模式。

從這個角度來看,既是電商搶了小家電的市場蛋糕,也是大量的家電實體店放棄了小家電這個品類。線下實體店一直以來追求的是大規(guī)模經營的盈利,利潤不用太高,但是量一定要大,單品價值也要高。

其實這幾年,電商渠道在完成了對小家電的搶奪之后,開始紛紛著力于大家電的搶奪。也正是因為大家電的單品價格高,可以迅速做大規(guī)模。比如說,前段時間格力山東公司7800套公司被盜,其市價就高達2500萬元。而如果只是等量的電水壺等小家電,市值不會超過50萬元。

那么最近幾年以來,大家電自身所存在的體積大、運輸配送鏈條長,涉及第三方的上門安裝服務等門檻,一直是線下實體店渠道抵抗線上電商渠道的最大門檻。而隨著電商渠道的下海下鄉(xiāng),這是否會逐步擊破實體店在大家電上"最后一道防線"呢?


相關閱讀